教育管理开题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管理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高等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促进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均衡发展;激励政策要兼顾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各自的特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科研和开发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学生诚信和教师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提升师生素养;学生要自强自立、尊师爱友、勤学好问,有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支持班干部工作,遵章守纪。只有扎实做好这些环节的工作,才能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立国之本。高等教育是整体国民教育的重要支柱。高等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日趋成熟和完善。但也难免仍有偏颇之处,极端失衡之时,常发生对个人、集体乃至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些问题有涉及教师管理方面的,也有学生管理方面的,也有全局性的。比如,不能处理好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之间的关系,为迅速提高学校学术知名度,向优势学科制定一边倒的激励政策,致使薄弱学科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举步维艰,学科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继而影响整个专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薄弱学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正确处理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了迅速提高科研经费总量校际间的排名,激励政策与科研经费持有量挂钩,间接地向专业学科倾斜,也严重影响了基础学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能正确地处理好教师教学、科研和开发工作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学工作与学校的知名度不能直接显著挂钩,从而制定政策时轻教学重科研与开发,致使有些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精力不足,基本上是疲于应付,造成教学质量明显下滑,同时也影响认真从事教学工作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正确处理不同层次教师之间的关系,论资排辈,给年轻教师职称待遇等方面设置过多苛刻条件,或者只考虑近期科研成果对学校学术地位提升的贡献,不考虑有较深资历教师对学校贡献的历史沉淀,都会影响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生诚信和教师敬业素养存在不足,考风不正,违反考纪的事件还不能完全杜绝,严重影响健康学风教风的树立;个别学生生活习惯不良,不能正确处理和其他同学之间以及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学生还不能高度领悟学习的目的,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成绩不佳,对前途感觉渺茫;有些学生还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普通学生和班干部之间的关系、缺乏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敬畏,损人利己,急功近利,集体荣誉感淡漠,纪律涣散,不服从班干部管理甚至发生矛盾的事情时有发生等。把握好高等教育这些方面正确的辩证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针对所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各个学科之间要均衡发展
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原因,如实验室规模和硬件设备条件差异、部门隶属关系不同、地理位置优劣等。也有主观原因,如历史沉淀是否厚重、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等。对于优势学科,做到有所谓,给予特别的激励政策,锦上添花,使其在国内甚或在国际上名列前茅,由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继而带来物质和声誉上的丰厚回报,进入良性循环。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高等学校最终是要以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对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个自身所要求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需要若干个学科来支撑,缺一不可,不可偏颇。任何一个学科实力的缺陷都会影响培养的整体质量水平。所以,对于相对薄弱的学科同样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扶持,做到雪中送炭,这是保障乃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采取的手段。否则,由于毕业生质量的下降,学校声誉势必会受到拖累,优势学科所带来的亮点也难免会昙花一现,不可能做到可持续科学稳定发展。
(二)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区别对待
科学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科学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实际需要。专业学科与社会实际结合紧密,源动力的敏感性最强。社会实际需要一旦出现,直接催生的就是相关专业学科的成果,当然也伴随着与之相称的丰厚回报。专业基础学科为专业学科提供理论保障,随着社会需求相应科学问题的深入,会逐渐触及,其价值也会逐渐显现出来。基础学科为专业基础学科提供全面的理论支撑。其受社会实际需求的影响最不敏感,滞后程度最大。但是,最终所涉及到的基础学科科学问题,也是最根本的、影响最深远的,所带来的是社会实际深层次的全面进步。根据这样的科学规律,对专业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基础学科政策上应区别对待。否则,会起到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负面效果。专业学科出成果的周期最短,专业基础学科次之,基础学科最长。对专业学科可以要求其紧跟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快出成果,快出效益。对基础学科要耐得住寂寞,允许其做一些短期内无显著成果的前期扎实工作。对于专业基础学科的情形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鼓励其对社会实际问题进行升华,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对所涉及的科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凝练,寻求更深更广更扎实的知识储备。
(三)明确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高等学校教师承担着教学、科研和开发等各类职责。要正确把握这些职责之间的辩证关系。高校教师应该以教学为中心,科研是为了保证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发是为了应用实践能力的不断加强。不可颠倒。科研院所的中心工作才是科研,生产实体的中心工作才是开发。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开发上,势必会削弱教学工作精力的投入,影响教学质量。高等学校各项政策的出台都不应该动摇和削弱教学的中心地位。
(四)充分发掘教师潜力做到各尽其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力度的逐渐加大,高校高层次教师也不断得到补充,现阶段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局面。老教师具有教学经验丰富,对问题洞察力敏锐、分析能力强等特点。年轻教师掌握计算机、外语等工具扎实,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科研和开发工作中,构成一个有机的相互协调的集体。老教师为年轻教师传授各方面的经验,指引科学研究的方向;年轻教师为老教师提供先进的计算、交流的工具和新思维,共同促进团队和学科的进步和发展。科研方面激励拔尖人才涌出的同时,也要给予普通教师经费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如前所述,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使教师把握该学科科学理论的前沿。只有高等教育所有参与的教师整体水平得以提高,才能促进高等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五)加强学生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
考试是课程结业的衡量手段。考试成绩是检验教学各个环节完成效果的重要指标。对学风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基本都实行了学分制。但严格来讲并非完全的学分制,课程学分申请并非无条件完全开放的,具体安排也没有完全自由申请的常设机制。这种安排介于学年制和学分制之间。这也是由目前整体高等教育所处环境的状况所决定的,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学生诚信、教师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需要继续加强。现阶段若贸然实施全方位的学分制,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但最终学年制必然要走向学分制。目前学生诚信还存在着缺失,考试作弊等不良考风考纪现象依然存在,实行完全学分制,会对诚信考试的学生造成不公平,对学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有些教师敬业等价值观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让教师从命题、阅卷等环节予以不正当的照顾,也会败坏教风,从而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引发校园诸多不稳定因素。在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的现阶段,对选修课和必修课区别对待,必修课严把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选修课则主要关注结课成绩考察环节,是完全正确的。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知识延伸的方向;同时,在学风教风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保证必修课的教学,避免毕业生质量产生太大的波动。[1]
(六)学生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建立正确人际关系
学生入学后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年龄基本上也都在十八岁以上,属于成年人,是公民,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以及其它宪法赋予的权利。就不可能像中学以前的生活,都被家长和老师包办。要开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无论做什么,都要先会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机体健康的人。“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个口号应该响应。生命在于运动。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继而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比如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遇事要学会“零汇报”,不要“无汇报”。开学回到了学校,要主动给父母报声平安。老师给布置的任务,要有始有终。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有个回音。这样老师才能及时了解动态,以便更好地把握进程或对计划做出灵活的调整。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就应该听老师的。老师固然也有错的时候,但应该都是善意的。既然老师阅历比学生丰富,虽然不能保证每次决定都是完全正确的,但对的概率总应该比学生一无所知随机选择对的概率高。要懂得最基本的礼仪。比如接、打电话等。给父母、老师打电话,要先告知对方自己是谁。接听父母、老师的电话,应该最后挂断。善待同学和室友。能在一起学习生活是一种缘分,要互助互爱。
(七)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毫无疑问,学生主业是学习。中学阶段,教学内容会反复地讲。特别是高中阶段,提前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就把课程内容讲完了,剩下时间就是复习。而大学每门课都有其教学计划。最好通过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温习、做作业、章节小结以及结课前总结等多个环节训练达到对内容的掌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扩招前,学生有固定的班级自习教室,课表上也都安排有各课自习辅导的具体时间。大学扩招之后,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空间上,都给师生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在有问题最好抓住课前课后的时间找老师及时答疑。事后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如即时通讯工具和电子邮件等,和老师进行联系。学会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增强获得知识的能力。还要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以使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将来应该渐次成为能自食其力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优秀的人。学习之外业余生活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应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好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创新,应该是主流,是成功率最高的。至于其它,在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只要自己感兴趣,都可以去尝试。首先要做必须做的事情,其次是做喜欢做的事情。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其次是做喜欢做的业余的事情。首先要成为合格的某专业学生;有精力和能力的话,其次成为有某项业余特长的某专业学生。当然也不排除例外。大学称之为大学,就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容纳不同类型的人才,容许各种各样成功道路的存在。比如毕业之后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他们在学校也有很多就是专业学习上的佼佼者。这正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各方面素养”的实证。可以把必须做的事情和喜欢做的事情颠倒。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止一二。但是追求成功的同时,就要有承受失败的思想准备。成年人,应该有所担当。教师讲好每一节课,是其基本职责。结课时能否及格是有教学大纲作为客观标准的。最终能否毕业也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来执行的'。评判的过程不应该夹杂任何人为的因素。某门课不及格,仅仅表明这门课本次考试时学生没有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毕业也仅仅表明这一阶段学生没有完成该专业培养计划。对此不应有任何褒贬之分。[2]
(八)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遵章守纪
从原始社会一个人斗不过一头野兽,需要两个人合力开始,就有了协作。这两个人,也就构成了一个最小的集体。班级集体也必然是内部所有同学的有机结合。任何一个有活力的集体都有相应的行为准则。班级政策的制定属于规划中的最优化问题。最优化决策有相应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班级的政策是在整个班级内实施的,并且目标是要使整个班集体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把目标函数设定为个人的利益最大化,则每个人得出的决策过程会各不相同,也肯定都不会与班级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过程完全吻合。个人的利益最大化相应的就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自私的一面。要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要有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思想准备。全体同学都是生活在这个班集体里,如果不能通过每位同学的努力,使所在班集体的利益实现尽可能的最大化,整体上班集体里每位同学的利益也会更远地偏离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班集体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必须有相应的主体。有班集体必然要有班干部。有民主必然要有集中。某项政策出台之前要充分酝酿讨论、发扬民主,但最终制定和执行必然要有集中。为了抑制每个人自私的一面,政策的执行必须要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当然,学生管理能力锻炼也是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过程的参与要有尽可能大的广泛性。甚至,锻炼是首要的,荣誉是其次的。如果最终班干部是竞争上岗,获任班干部要对其他参与者有感激之情,因为有了后者才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前者积极性,激发了其聪明才智。其他参与者也要对获任班干部表示祝贺,承认现实,把这个过程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翻过。回顾既往,如果之后走向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在学校里班干部这项具体荣誉与最终所能达到职位的高低并不完全成正比。所以,对此尽可平静面对、坦然处之。学校各项政策制定之后就要切实地执行。至于可能存在的漏洞以及必要的动态变化,则有待不断完善和修订。但在某个阶段,就像游戏规则,既然是一个参与者就要严格遵守。如在足球比赛里,你可以选择犯规去延缓或彻底瓦解对方的进攻,但对接下来裁判给予你的黄牌甚至是红牌也要欣然接受。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扬每个人有利于班集体的善,抑每个人有损于班集体的恶,这是必然的。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个体利益与班集体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为了避免制定和执行政策的个体,由于一己私利可能给班集体利益造成的损害,就要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监督权属于班集体,属于班集体的每个人。班集体是其每位成员的班集体。只有当班集体利益取得了最大化,才能整体上实现班集体中每位成员的利益最大化。班集体的每位成员都应该为班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必须均衡发展,做到点面结合,既做到锦上添花又要雪中送炭,既突出高度又宽厚基础;根据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各学科全面发展,避免顾此失彼的局面;教师要以教学为中心,树立科研和开发为教学服务的理念,保障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各个层次教师要优势互补,制定政策要不同特点兼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构成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集体;加强学生诚信教师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教风,创建健康校园氛围;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尊师爱友,和睦相处,要认识到学知识、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渐次学习目的,做到勤学好问,要树立集体主义理念,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凡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要积极关心和参与班集体活动,无条件支持班干部工作,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有敬畏感,做到有令必行,违纪必究。只有处理好这些方面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高等教育管理有序地可持续发展,教育水平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四、参考文献
[1]李占松.我国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23+39.
[2]李占松.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8(3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