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 > 教案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4-07-12 17:03:14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

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

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学生自主阅读)

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

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四、拓展体验:

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五、课外延伸

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

一、课文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

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合作探究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体验反思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 ……此处隐藏2514个字……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五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其:代词,他的,他们的。

从:采纳,听从。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一定有我的老师在其中;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第六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惑:疑惑。

耳:听觉。

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矩,本指木工用的曲尺,引申为法度。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孔子及《论语》资料

强调识记: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三、概括思想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

4、完成“研讨与练习”。

《论语学而公开课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