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的学习教案参考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戏的学习教案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
2、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5、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设计:
以品读体验为主
《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体验,在品读中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于景的,同时联系生活,在品读体验中揣摩语言,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童年引
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小说《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情境创设力求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力求营造一种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融入课文。)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1)看戏前(13段)(2)看戏中(430段)(3)看戏后(3l一49段)
三、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这是还未当家的已嫁女儿的一般情况;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母亲的情况不同于上述的已嫁女儿,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风尚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看着在清澈的河水中,呆子似的虾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钓尖送到嘴里去,被钓上来,自然乐趣甚浓;吃着自己和小朋友一起钓来的虾,更会甜在心里。
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体验拓展: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探究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心急生误两误曲折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小说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
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